相信大家可能会好奇,为什么是一个男生来做大杯文胸。其实,奶糖派的创立,跟我太太有关。2014 年,我太太怀孕了。大家知道,女性怀孕后会发大,相当于二次发育,所以原来的文胸就不合穿了。
这个时候,我发现,市面上的所有文胸都没有很好满足她的需求。穿着不合适的内衣,其实是非常痛苦的,太太的经历,让我深切理解到这个痛点。
其实,当时我觉得中国女性的罩杯应该不会很大,市场的天花板可能很低,但是我还是做了一些调查,结果发现这个市场在中国正在快速增长。
一开始,我也觉得不可思议。然后,我开始慢慢去理解背后的社会动因。其实因为国家高速发展,大家生活水平大大提高,85 后、90 后、95 后这一代的女性在生长发育阶段,营养已经非常好了,所以女性不单是身高更高了,也更丰满了。而且这肯定是一个趋势。
于是,我就开始着手规划这件事情。然后,我在豆瓣的内衣小组发帖,公开了我的想法,结果一个大胸女生的内衣社群联系到了我。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社群存在呢?因为这些人平时很难买到合适的内衣,所以她们组建起这些社群,然后相互交流。她们会在全球各地去买大杯文胸,然后在社群里交流使用心得。其实,大家发现,各个国家的大杯文胸都不太适合中国女性,这个痛点依然存在。
我的创始团队也在社群里找到的。奶糖派是在 2015 年 7 月 15 号创办的,我们团队 90% 都是女性员工,平均罩杯是 F cup,70% 是大杯文胸的用户,其中 60% 是来自于我们的用户社群。
这个社群里有一个亚文化,她们会把大胸叫做大白兔,小胸叫做小白兔,文胸叫做兔笼。所以,当我问大家,取什么名字比较好?她们说,叫大白兔。不过大白兔是上海冠生园的驰名商标,我们注册不了,于是有人说,那就叫 奶糖派 吧。这就是我们名字的来源。
2017 年,为了解决线下科普活动会面对所有尺码用户的需要,我们开发了一款 AB 罩杯的产品,也就是小罩杯,并且在奶糖派的公众号上公布了这件事,结果导致骂声一片。粉丝觉得我们扛不住,要去做小杯文胸了,好像奶糖派叛变了她们一样。
2018 年,又发生一件事,并且引起严重的危机。原因是我们针对大胸女性开发的分胸型内衣,它的优势是贴合性、舒适性更好,是一个重要的创新。
由于早期奶糖派的大杯产品较为单一,主要就是分胸型内衣,团队内部产生了认知上的巨大,一部分的人坚持奶糖派的初心就是做大杯文胸,另外一部分人就觉得应该把分胸型内衣作为奶糖派的定位。
由于内部认知不一致,我们所有的宣传素材,都会有两种不同的声音。慢慢地,外界对我们的认知也开始模糊了。
同时,团队也对我产生了信任危机。由于大家意见不统一,无论我支持谁,都会对另一方造成伤害。当时我特别苦恼,不知道如何是好,于是开始逃避,经常不去公司,尽量减少跟大家讨论的机会,让它自然运转。不去公司的时间,我干嘛?我就去健身房。
为什么我们觉得奶糖派要做大杯文胸呢?因为在大多数人心智中,是没有分胸型内衣这个概念的。如果消费者心智中没有这个概念,而你却要去建立这个认知,那是很困难的。
后来,我们明白,分胸型实际上是配称。但是我们把配称当成了定位。这是我们学习完之后,得出来的一个思考。从此之后,团队就确定了奶糖派的定位,再没有发生过争议。因此,我们的整个步伐更快了,走得也更顺畅。
第一,从 2017 年到 2020 年,我们还在验证期,增长也不是很快,每年大概 100% 的增长。但是,到了今年,我们的增速是 200%,开始进入一个相对比较高速的增长。
第二,2020 年双 11,我们年销售突破了一个亿,并且成为天猫大杯文胸品类第一和少女文胸品类的第一。
品牌三问是品牌与顾客最重要的沟通,这也是顾客了解一个品牌的最省力最高效的方式。当一个顾客首次听到一个陌生的品牌时,他通常会问 3 个问题:
所以,当你创办一个新品牌时,想清楚这 3 个问题就尤为重要。接下来,看一下我们梳理出来的品牌三问。
奶糖派的品类名是:大杯文胸。这个品类名是能精准对接到客户需求的,顾客是一看就明白,一听就懂的。
其实,一开始的时候,我们的品类名是:大罩杯文胸。但是 5 个字,念起来有点复杂。2019 年的时候,我们的天使投资人合享资本的大师兄,对品类名优化给出了建议,于是开始启用了新的品类名,叫:大杯文胸,比原来的少了一个字。虽然只是少了一个字,但我们发现去掉这个字之后,念起来更加简单,也琅琅上口,而且并不影响大家的理解。我们测试之后,发现传播效率提高了很多。
而且,它是一个新品类。其实,本身文胸也是一个品类,但是有了大杯文胸之后,其实就有大杯文胸和常规文胸的区别。
虽然初期大家的认识比较弱,但是一旦成立后,它的势能是很大的,因为你是开创者,相当于一起步就是领导者。
2020 年之前,奶糖派是大杯文胸领域的一个专家品牌。去年,天猫双 11 榜单中奶糖派成为大杯文胸 Top1,所以我们现在也宣传自己是大杯文胸第一。
我们的品类稍稍有一点特殊。用户其实对 大杯文胸 这个说法还是挺敏感的,之前我们的包装袋上写了 大杯文胸 这几个字,结果有些用户非常排斥,甚至会投诉。
这个品类有一点敏感,用户不希望被别人看到。所以,我们在做品牌宣传的时候,要非常谨慎,因为稍微不慎,就会有的联想。
我们现在的广告语是:大有不同。它可能不够直接,直接相关的只有一个大字。希望大家能把奶糖派跟大胸相关。但这也是我们确定下来最底线的一个广告语。
我们不敢说自己做得有多好,但是至少用户在认知上,她们会知道奶糖派是做大杯文胸的,不会像 2018 年那个阶段一样造成混淆。
作为大杯文胸领域的专家,我们开发了针对大胸女生的各种不同类型内衣,比如分胸型内衣、睡眠内衣、大胸显小的超薄内衣、大胸无肩带内衣、大胸运动内衣等等,我们现在在大杯文胸领域有 10 多项独创的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
我们目前的渠道主要是在线上,但是未来一定会有大量线 月,我们开了第一家线下实体店做测试,其实经营得很不错,这家店上个月的业绩做了 20 万,经营效率已经超过很多同行。大家知道,一个传统内衣一个月的销量可能 10 万左右,甚至只有几万,运营效率是很低的。
我们品牌的传播效果也在不断的提升。去年合作的 KOC,超过 1500 人,在各个平台上,合作的明星也超过了 20 人。
怎么说呢?去年 9 月份,天猫启动了一个超级新秀计划,叫做 新锐 1000,要在三年之内扶持 1000 个品牌从 0 做到 1 个亿,扶持 100 个品牌从 1 个亿做到 10 个亿。天猫在内衣行业选择了 19 个品牌,去年榜单公布的时候,我们惊讶地发现,奶糖派居然是内衣行业新锐品牌的第一。
所以,今年奶糖派为什么会翻番?其实并不是说我们花了大量的资金去投放,而是因为背后有这样的一个支撑。
我们 2018 年上完课之后,想过要改品牌名,因为奶糖派大家乍一看不知道是干啥的,但是这两年一直没有找到特别合适的名字,所以一直也没动,就保留下来了。
其实,因为 2017 年,我们做了一个调研,发现国内的时装品牌基本上都是英文名为主的。那个时候就是这样子,因此我们也随大流做了英文名的。
奶糖派大杯文胸。其实,当时也有一部分比较羞涩的用户说,能不能不写大杯文胸。我们权衡之后,还是保留下来了。
因此,奶糖派在宣传上要聚焦,在我们的界面上只能宣称大杯文胸,否则就会导致顾客认知混乱,降低顾客认知效率,增加品牌信息费用。
但是,在实际运营中,我们可以去做很多类型的产品,但不属于大杯文胸认知的产品就不应该去宣传了。
当然,定位理论比较深奥,不可能一时半会就做好,需要大量的练习,但是你投入足够多的时间和精力,一定会给你们带来回报。
商业实践中,品牌三问的第一问(你是什么,即品类)往往是最难回答的,但这也是生死攸关的战略方向。
补救的办法,一个是改名,当然现在不是最好的时候。另一个办法是,永远要将它跟品类连在一起,把它整体设计到 logo 里。
在界面上,我们要想方设法去传达定位信息。如果不写上品类名传达定位信息,就有可能对我们的定位造成伤害,涣散大家的认知。所以,尽量确保新顾客第一次接触到你的时候,就要传播你的定位信息。
大白有一点处理得比较好,就是当友商拼命宣传无尺码内衣的时候,奶糖派虽然也做这类产品,但是并没有宣传这个品类。
企业战略层面的考虑,第二品牌其实是优先考虑的,但是这个阶段可能过早,可以先做一些人群需求的研究,目前依然要把第一品牌打造得更加强大。
。当然,出海时要考虑适当的英文名。起名的时候,我们要咨询小白顾客,而不是老顾客。因为老顾客已经同步了很多默认知识,她被 知识诅咒 了,大脑自动脑补了很多信息,所以会变成内部思维。比如,Candy lavie 这个英文名,即使是顾客选择的,但是很多潜在顾客是不会读的,我们不能在这类问题上继续犯错误。
还有,关于是否要做小杯文胸的问题,过程中团队也纠结过。虽然存在客户需求,但是当我们有了定位,知道认知聚焦和运营聚焦这个知识之后,你就会更清楚怎么排布这些资源,怎么把它给权衡好。
大白是我见过的很爱学习的创始人,在高维上了很多课,不光自己学,还带着团队一起学,听说今天他就带了 14 个同事一起来隔壁教室上我们汪老师的战略课。同时,我还了解到,大白这两年中,请了很多高维老师进企业做辅导,例如汤老师的关键人才,汪老师的品牌体验,以及袁老师的 OGSM 等等。我是投资人,但我也很钦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