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测量胸围的方法,男性和未发育女性,以及女性发育后的测量方法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区别,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1、男性和未发育女性:测量胸围的人群要自然站立,且两脚左右分开与肩同宽,对于男性和未发育女性测量胸围的方法是用软尺从背部两肩胛骨下角,经腋下至胸前乳头上方围一圈的数值。
2、女性发育后:女性发育后,测量胸围时若使用软尺测量最饱满的位置,此数值为上胸围,而使用软尺在乳房突出根部进行测量得出的数值为下胸围。
通常影响胸围的因素包括遗传因素以及后天的生长发育等,如家族的人胸围较小,则后代胸围小的可能性会比较大。此外,对于青春期发育的女性来说,如果内衣尺寸选择不当,也可能会影响到的生长发育。
测量胸围时可以采取坐位和仰卧位,三岁以前的多数采用仰卧位,三岁以上采用坐位,在测量时测量者应该站在被测量者的右侧或者前方,用软皮尺的起始端放于被测者右侧乳头的下方,右手拿皮尺绕过后背部,通过双侧肩胛骨的下缘后测量左侧胸廓,通过左侧的乳头下方再次回到软皮尺的零点处。一般有取两次呼吸之间数值的平均值,回到零点时皮尺所对的数值为胸围,胸围是用来反映胸廓、胸背肌肉以及皮下脂肪和肺的发育程度。
测量骨盆大小的方法通常包括骨盆外测量和骨盆内测量,其中相对比较准确的是骨盆内测量,主要包括对角径、坐骨棘间径、坐骨切迹宽度,具体如下:1、对角径:耻骨联合下缘至骶岬上缘中点的距离,正常值为12.5-13cm,此值减去1.5-2cm为骨盆入口前后径长度,又称为线、坐骨棘间径:测量两侧坐骨棘间的距离,正常值约为10cm,测定方法是用一手食指、中指放入内,分别触及两侧坐骨棘,估计其间的距离。3、坐骨切迹宽度:代表中骨盆后矢状径,其宽度为坐骨棘与骶骨下部间的距离,即骶棘韧带宽度,将内的食指置于韧带上滑动,如果能够容纳三个横指为正常,否则属于中骨盆狭窄。
目前而言瞳孔的大小多数是主观判断,没有专门的仪器测量瞳孔的大小,另外测量瞳孔大小对于临床意义也并不是特别大。正常人的瞳孔是2.5-4mm之间,如果经验比较丰富的医生通过查看瞳孔大致能判断出是偏大还是偏小,比如5mm、6mm、7mm,能够有层级的区别,双侧瞳孔对比,也有助于判断瞳孔的大小。双侧瞳孔不等大的情况,有可能会出现视神经的问题或者外伤后的表现,另外脑部损伤后也会出现瞳孔偏大,农药中毒的时候会出现瞳孔变小。
有很多男性总是怀疑自己短小,该如何测量?有人说拿尺子量就好了,但是测量大小并不是这么简单。通常要求患者在充分勃起的状态下,从根部一直到的顶端,测量的长度。对于正常男性的长度>
8cm,就是属于正常的范围,完全不用担心。当然如果的长度比8cm要小,还要参照其他的情况进行综合判断,比如激素水平,以及其他的器官发育的情况,来综合判断是否需要进行治疗,总体测量大小,需要在勃起的状态下,测量根部到的长度。
骨盆大小的测量包括外测量和内测量,适用于评估自然分娩的可能性。外测量是使用特殊的骨盆测量器械进行测量,可以测量双髂棘间距和坐骨结节间径。内测量是通过伸入患者的,在内触摸双侧坐骨棘的距离,就可以测量出坐骨结节的间径,正常值是在10-12cm左右。如果小于8.5cm,认为骨盆出口狭窄,在自然分娩的时候常常会造成难产,所以可以选用剖宫产来解决分娩困难的问题。
OK手势可以粗略测量大小,但是不能当做绝对的科学依据。男性用OK的手势,将拇指和食指套成圈,如果能够从这个圈中塞进去,通常大小是基本正常。如果过松或者过紧,都提示有可能是异常,这个方法虽然简便,但是并非百分之百具有科学依据。因为大小与人种、身高等因素有关,手指的长度也不同,不同种族之间差异也非常大。双侧总体积与精子的总数,与生精小管的数目都呈正相关,我国正常成年人容积为15-25mL,通常容积小于12mL,提示功能有异常,而体积大于35mL,则提示有可能是过度增大。两侧异常不对称性增大或缩小的时候,应考虑有异常的可能性,应该到医院做详细的检查,看是缩小的一侧出现异常,还是增大的一侧出现异常。
17岁的正常胸围的范围,一般推算的方法是,中国女性正常的胸围是身高×0.5-0.55之间,比如17岁身高为160cm的女性,胸围在80cm以上。男生的身高×0.61,范围在85-105cm。每个人的身高、体型等与遗传因素、后天营养、运动或劳动等有关。胸围也可反应出身体状况,是否营养不良或者营养过剩,或是病理性肥胖。如果对胸围感到不满意,可以采取健身、锻炼的方法,用物理的办法增加胸围。还可以饮食调整,比如蛋类、奶类,以及木瓜等,对乳房的增大有一定作用。
小儿胸围具体方法是采用的是软尺,三岁以下小儿取卧位或者立位,三岁以上小儿取立位,不要取坐位。被测试者应处于平静状态,两手自然平放指的是卧位,立位时两手要下垂,两眼平视。测量者立于前方或者右方,用左手拇指将软尺零点固定于被测试者胸前乳头下缘,是指的男孩及乳腺尚未突起的女孩用这种方法。乳腺已经突起的女孩,可以以胸骨中线第四肋间高度为固定点,右手拉软尺,使其绕经右侧后背的两肩胛下角下缘为准,经左侧而回到零点。注意前、后、左、右对称,各处软尺轻轻接触皮肤。一岁以下小儿皮下脂肪松、厚,需稍拉紧一点,取平静呼气、吸气时中间读数至0.1cm。
儿童胸围是经过胸前双乳头绕后背一周测量的数值,以厘米表示。出生时胸围较头围小,小1-2cm,平均约32-33cm。胸围在第一年增长最快,一岁时胸围等于头围,出现头、胸围生长曲线的交叉,一岁以后胸围发育开始超过头围。一岁至青春期前胸围应大于头围,胸围与头围的差值约为年龄减1cm,头围、胸围生长曲线交叉年龄与儿童营养状况、胸廓发育情况有关系。宝宝开始训练的时候要训练爬行来锻炼胸廓的肌肉,增加胸围。
17岁正常胸围范没有一个衡量标准,男性和女性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17岁女性的胸围在大约80cm以上,17岁男性胸围范围大约在85-105cm之间。17岁正是生长发育期,正常情况下男性的乳房是不发育的,比较平坦,如果经常锻炼胸大肌或肥胖,可使胸围增大。另外激素类药物使用过量或乳房发育异常,也可使男性胸围增大。女性的胸围主要与乳房的大小有关,17岁女孩乳房发育成型,乳房的大小主要与遗传、营养、肥胖等有关,存在着很大差异,所以胸围就有很大差异。
一般来说彩超测量子宫肌瘤大小是非常准确的,一般通过B超就可以充分的诊断子宫肌瘤,以及判断子宫肌瘤的预后,当然有时需要加做核磁在检查,明确肌瘤性质。子宫肌瘤大部分体积较小,直径<6cm,如果没有临床症状,是不需要治疗的,一般要长期随诊观察。一般在绝经之后,随着雌性激素下降,肌瘤会进一步萎缩,甚至消退。如果子宫肌瘤大小在10cm以上,要怀疑有恶性变的可能,是明确的手术治疗指征,一般要行子宫切除术。当然对于坚决要求保留生育能力者,也可以先行肌瘤剔除术,根据术后病理情况,拟定下一步处理。如果是恶性的,需要补行大范围的手术。而如果直径在6-10cm之间,处理相对麻烦,要根据是否有临床症状、病人年龄、对生育的要求等作出治疗选择。
血压测量一般在左上臂和右上臂,袖带宽度要在上臂的大概2\/3左右。被检测者在测量血压前的30分钟内不能吸烟、喝浓茶和咖啡之类的饮料,并排空膀胱,应该在安静的环境中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上休息至少5分钟,使全身放松。直接测量法可以经皮穿刺,将导管经周围动脉送至主动脉,导管末端连测压系统,自动显示血压值。本法是创伤法,比较准确,适用于危重、疑难的病例。间接测法是袖带加压法,以血压计测量,血压计有汞柱式、弹簧式和电子血压计。